在桥梁工程建设中,预制构件安装是核心环节之一,而吊车作为关键施工设备,其作业效果与场地条件直接挂钩。若场地条件不符合要求,不仅可能延误施工进度,还会埋下安全隐患。因此,在吊车进场作业前,必须对场地条件进行全面、细致的确认,确保每一项指标都满足施工需求。
一、场地空间条件:保障吊车作业“无阻碍”
吊车在吊装桥梁预制构件时,需要足够的作业空间来完成旋转、变幅、起落等动作,空间不足会直接限制吊车的操作范围,甚至导致构件无法精准就位。首先要确认的是吊车作业半径内的空间,需清除半径范围内所有障碍物,包括临时搭建的工棚、电线杆、树木、地下管线标识桩等,同时还要考虑空中是否有高压线路、通信线路等,若存在需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,采取迁移、防护等措施,确保吊车起重臂在旋转过程中不会与任何物体发生碰撞。
其次是预制构件存放空间。桥梁预制构件体积大、重量重,存放时需要单独划定区域,且该区域需与吊车作业区保持合理距离,避免在吊装过程中对存放的构件造成碰撞损坏。同时,存放区域的面积要根据构件的数量、尺寸来确定,确保构件能够按施工顺序整齐摆放,方便吊车随时调取,减少二次搬运的时间和成本。此外,构件存放区还需预留出吊车临时停放的空间,避免吊车在作业间隙无合适位置停靠,影响施工连续性。
二、地基承载能力:筑牢吊车作业“安全基石”
吊车自身重量大,再加上桥梁预制构件的重量,对作业场地的地基承载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。若地基承载力不足,轻则导致吊车下沉、倾斜,影响吊装精度;重则可能引发吊车倾覆,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事故。因此,提前核查地基承载能力是重中之重。
首先要获取场地的地质勘察报告,明确场地土壤的类型、分层情况、承载力特征值等关键参数。若场地存在软土、淤泥、回填土等承载力较低的土层,需提前制定处理方案,如采用换填法、强夯法、灰土挤压桩等方式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,确保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吊车作业时的最大荷载要求。其次,在吊车作业区域,需对地面进行平整处理,清除地面的杂物、凸起物,避免因地面不平整导致吊车支腿受力不均,影响吊车的稳定性。同时,还需在吊车支腿下方铺设钢板、路基箱等辅助材料,增大支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,降低地面的受力压强,进一步保障吊车作业的安全稳定。
三、交通物流条件:确保构件运输“畅通无阻”
桥梁预制构件通常在预制厂生产完成后,通过运输车辆转运至施工现场,再由吊车进行吊装安装。因此,施工现场的交通物流条件直接影响构件的运输效率和吊装进度,必须提前确认到位。
一方面要核查场内运输通道。场内运输通道需连接构件存放区与吊车作业区,通道的宽度要根据运输车辆的宽度、构件的尺寸来确定,一般要求不小于运输车辆宽度的1.5倍,确保运输车辆能够顺利通行。同时,通道的地面强度也要满足运输车辆的荷载要求,若通道地面为土路或碎石路,在雨季或车辆频繁通行时容易出现泥泞、塌陷等问题,需提前对通道进行硬化处理,如铺设水泥混凝土、沥青等,保障运输通道的畅通和安全。
另一方面要确认场外运输路线。场外运输路线需从预制厂延伸至施工现场,要提前对路线进行勘察,确认路线上的桥梁、隧道、涵洞等构筑物的承载能力、限高、限宽等参数是否满足运输车辆和构件的通行要求。若存在限制条件,需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,制定绕行方案或对构筑物进行改造加固处理。同时,还要考虑运输过程中的交通管制、天气影响等因素,提前制定应急预案,确保构件能够按时、安全地运输至施工现场。
四、排水与照明条件:应对复杂环境“有备无患”
施工现场的排水和照明条件虽然看似细节,但对吊车作业的安全性和连续性有着重要影响,尤其是在恶劣天气或夜间施工时,必须提前做好规划和确认。
在排水条件方面,若场地地势较低,或在雨季施工,容易出现积水现象,积水会软化地基,降低地基承载力,同时还会影响吊车支腿的稳定性,增加安全风险。因此,需提前在场地内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,如开挖排水沟、设置集水井、铺设排水管道等,确保场地内的雨水、施工废水能够及时排出,避免场地积水。同时,还要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试运行,确保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能够满足场地的最大排水量要求。
在照明条件方面,若吊车需要进行夜间作业,或施工现场存在光线不足的区域,如高大建筑物、树木遮挡等,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视线,增加吊装作业的安全风险。因此,需提前在吊车作业区、构件存放区、运输通道等关键区域设置充足的照明设备,如高杆灯、投光灯、泛光灯等,确保照明亮度能够满足操作人员的作业需求,无照明死角。同时,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要合理,避免灯光直射操作人员的眼睛,影响操作视线。此外,还要定期对照明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,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,避免因照明设备故障导致施工中断。
五、周边环境条件:减少施工影响“和谐共处”
吊车在进行桥梁预制构件安装作业时,会产生一定的噪音、振动等,可能会对周边的建筑物、居民生活、公共设施等造成影响。因此,提前确认周边环境条件,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,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,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。
首先要核查场地周边的建筑物情况,了解周边建筑物的结构类型、距离施工现场的距离、使用状况等。若周边存在居民楼、学校、医院等对噪音、振动敏感的建筑物,需提前与相关单位和居民沟通,告知施工时间、施工内容及可能产生的影响,争取得到理解和支持。同时,需采取有效的降噪、减振措施,如在吊车作业区域设置隔音屏障、选用低噪音的吊车设备、控制施工时间避开居民休息时段等,降低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。
其次要确认周边的公共设施情况,如地下管线(给水、排水、燃气、电力、通信等)、地上架空线路、交通信号灯、路灯等。需提前获取相关公共设施的分布图,明确其位置、走向、埋深等参数,在吊车作业和构件运输过程中,避免对公共设施造成损坏。若公共设施距离作业区域较近,需采取防护措施,如设置警示标识、派专人监护等,确保公共设施的安全运行。